返回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3/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啸,对这个国公的尊贵程度,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总共也才封了十个国公,至今还存者,止有魏、定、黔、成、英五家。现在李啸晋封国公,又加授光禄大夫,授荣勋上柱国,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皇帝对他是荣宠至极,举朝无一了。

    尤其是,皇帝还给李啸加封了一个上柱国衔,虽然说上柱国只是个勋阶,但这个勋阶,却是有如凤毛麟角般稀缺。

    因为,在明朝,加上柱国荣衔,比封为国公还要难得,明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封了十个国公,可加过上柱国的,正史上只有夏言少师加上柱国,连一代名臣张居正,都是死后才追赠的上柱国。就连开国元帅徐达,到达个人荣誉顶峰时,也只是位至左柱国而已。正因上柱国的荣衔如此难得,连当年权倾天下的严嵩,都不敢接受嘉靖皇帝赐下的上柱国加衔。

    当然,到了南明时,皇帝为拉拢各地军头,导致名爵滥觞,终成国公多如狗,王侯遍地走了,这原本尊贵无比的国公之衔,也就与大街上的普通商货差不多了。

    只不过,李啸在心下迅速地想到,皇帝在自已十分不给面子,严拒了朝廷安排官员插手台湾后,竟还能这般大度地给自已加封国公之爵位,心下深为惊疑。

    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朝廷这般加封自已,只怕没那么简单吧。

    肥胖如猪的太监王之心,念完这长长一段圣旨后,连喘了几口气,才大声宣道:“唐国公李啸,接旨。”

    “臣,李啸,接旨谢恩。”

    面色沉峻的李啸,缓缓从王之心手中,接过圣旨。

    王之心笑着虚扶起李啸:“唐国公,咱家恭喜了,唐国公这般年轻,却身居国公之高位,实令咱家羡慕钦敬之至也。”

    李啸笑道:“公公谬赞了,李某何德何能,能让皇上这般信重,心下着实惶愧之甚也。却不知这位公公,尊姓大名?”

    待王之心自报家门后,李啸才明白,原来此人便是,明史上素有恶名,贪财好货的著名太监王之心。

    王之心是明朝末年太监,乡籍何处已不可考,此人从崇祯四年始,因攀上曹化淳这条粗腿而发迹,自当年九月任监军中协。后领东厂,缉事冤滥,用刑讯逼供的方式,敲诈得来了大批钱财,从而发家致富,并凭自身权势,得荫弟侄锦衣卫百户。

    史记载,明末宦官一族中,王之心家最为奢富,但此人却是个吝啬鬼,极其悭吝。

    明末李自成进犯北京,因北京城中兵备不足,崇祯下捐输令:“凡官员捐饷者,加官进爵”。王之心犹豫多日,后被曹化淳勒逼,才勉强凑了一万交上去,用史上的话来说,那就是“此银一交,有如万锥刺心也。”

    而在李自成打入北京后,开始大肆追赃逼饷,素有富名的王之心,自是被关押用刑,要求他大力捐饷以自赎。同时,李自成给他定了个份额,要他至少凑出三十万两银子,才能放其回家。但此时的王之心,因为大顺军在破城之后,已将其府中洗掠一空,故他实在无法凑出这三十万两银子,最终被暴怒的刘宗敏活活夹死,脑浆与鲜血流了一地。

    不过,李啸很快从历史的遐思中回过神来,遂笑着向王之心说道:“公公远来宣旨,路上辛苦,李某另有程仪相赠,略表心意,还望公公勿要推辞。”

    王之心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是愈发灿烂:“唐国公一片心意,其情挚挚,咱家若是不领,是为却之不恭了。”

    李啸大笑起来,随即命人送上雪花纹银500两,让王之心收下。其余随从,也按品阶各有差赏,故众人无不喜悦。

    贪财好货的王之心,收了李啸那500两银白耀眼的雪花银子后,心下喜悦无比。他笑盈盈地对李啸说道:“唐国公,皇上说了,要咱家带唐国公返回京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