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3/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谬!”陈子龙也在一旁叹息说道。

    陈子龙轻咳两声,继续说道:“要知道,宦官们皆是刑余之人,虽有小部分忠心为国者,但大部分皆是只会擅长巧言令色骗取皇帝的信任,借以招权纳贿,暗谋私利。这样的人,所谓“监纪功过”,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在外发财的机会罢了。这些派出的太监,到了地方上,往往只会一味的盘剥贪腐,祸害甚大,以至军怨民怒,让皇上与朝廷的威望,得到了更大的损害。“

    听了陈子龙的话,李啸心下,亦是感叹不已。

    在历史上,崇祯自身,就因为外派太监的必要性与祸害性,是如此地交织难分,让他自已也时常纠结于到底派还是不派的痛苦之中。以至于外派太监之事,定了又撤,撤了又定,反复多次,弄得自已亦是心神俱疲,不堪其累。

    《明通鉴》中记载,崇祯于曾于告天下臣民中,曾向朝廷各臣解释自已外派太监监军的苦衷,他在其中说道:“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事悉委之以大小臣工,然比者多营私,罔恤民艰,廉慎者又迂疏无通,此士大夫之负国家也。朕不得已,方用成祖监视之例,分遣各镇监视,乃一时权宜,欲诸臣自知省也,以信朕之初心矣。”

    可叹的是,崇祯这番自诉苦衷,既无法打动满朝文武,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让自已被历史学家们,贴上了一个重用内监的恶名。

    一个即位之初大力打击阉党的皇帝,与一个随后又重用太监为亲信的皇帝,竟然会是同一人,这历史的吊诡之处,足让后人叹息无语。

    说到这里,姜曰广忧心忡忡地叹了一句:“没想到,这王珅刚来,就到了要与大人翻脸的地步,只怕此人将来,给朝廷的密信中,皆是对大人不利的言辞啊。“

    听了姜曰广的话语,李啸却忽然大笑起来。

    他的笑声高亢响亮,却又隐隐夹杂着莫名的苦楚与酸涩,许久方停。

    “这厮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也就别怪李某手狠了。“李啸眼中,又是一道寒光闪过:“本侯打算,把这厮流放到台湾去,让他彻底来个人间蒸发!”

    “啊!那王珅怎么说也是朝廷所派的监军,大人若要这般做,只怕要与朝廷彻底撕破脸面了!”陈子龙在一旁,声音发颤地说了句。

    “哼,难道还要本侯,不停地投钱,去养这条喂不熟的狼的吗?!”

    李啸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口,语气之中,满是苦涩之味:“本侯转战海外,为国家立下大功,不费朝廷半粒粮粟,可朝廷却在恩赏之余,先是派驻监军,后便是要收对台湾的治权,只怕将来,要把这猛虎军分拆削弱,也是必然之势了。”

    “李大人,有道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见李啸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姜曰广脸上也浮起冷色,他低声道:“那李大人可在心下,做好了要与朝廷对抗的准备么?”

    听了姜曰广的话,李啸雄壮的身体微微一抖,他的眼中,竟不觉泛起潮光。

    “本侯曾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可叹本侯流贼未灭,鞑虏未驱,却已这般受朝廷猜忌,真真复何言之!”

    房间中,一片让人窒息的沉默。

    李啸在房中来回踱了几步,脸色重现坚定毅然之色:“朝廷若要这般算计本侯,本侯却也不会束手待毙!那王珅在谕令中说,朝廷明年就要开始,全面派人接收台湾的治理权。哼,这台湾之地,本是化外之地,乃是吾等血战所得,是我猛虎军安身立命之本,岂能让朝廷一句话便收了回去!”

    “那李大人打算怎么做?”陈子龙的声音很低。“二位,本侯的计划是,这一年内,虽然流放了这王珅,还是要努力想办法,与朝廷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加紧从内地尽可能多地,运送流民前往台湾,让台湾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