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3/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罢,自已回去只管禀奏便是,却看看郑大人主意如何。

    “李大人你放心,你这二条建议,在下保证回去后,就立刻传达给郑大人,让他尽早给李大人你一个回复。”郑彩一脸不自然地微笑。

    “好,那本兵,就等待各位的好消息了。”李啸同样微笑回道。

    随后,李啸安排宴席,款待郑彩等人,宾主间一片融洽。

    宴后,郑彩等人,低声请求李啸,说船队既已来到赤凤卫,却不好空手而返,希望能采买商货回去,还希望李啸给他们一个优惠的价格。

    李啸笑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于是郑彩等人,以每匹5两的价格,买了2万匹呢绒。以总价10万两的价格,买了二十万件大小各类铁器。以每斤1两的价格,买了10万斤生丝。总共花了30万两银子,

    满载而归的郑彩等人,人人喜笑颜开。

    他们检验过,李啸军所产的各类商品,品质皆是相当不错,且价格十分优惠。这些东西,如果再转卖到日本或南洋去的话,那价格可是要翻上几倍。

    目送着郑彩的船队远去,李啸一脸深沉,内心十分感慨。

    自已的水师,还是太过孱弱,若要尽快发展,只有这求助外力一途啊。

    也只有等自已有了强大的水师后,才能保证将来台湾的粮食,顺利地运送到北方来。保护粮道的通畅,将会成为李啸军的重中之重。

    只是想在短期内,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谈何容易。

    除开工匠与水手不足外,最基本的一点,便是李啸军船只,极度缺乏。

    李啸其实也知道,即使有合格的造船期工匠,想在短期内造出大量的船只出来,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为,要造船,首先要造干船坞。

    说起来,这干船坞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欧洲第一个干船坞是在1495年建筑于英国的普兹茅斯,从造出这个干船坞开始,英国才至此走向其海上争霸的兴盛之路。

    然而在这之前90年,大明的宝船之家,位于松江的龙江船厂就造了七个干船坞,其中有三个是长约五百公尺、宽约四十公尺,可以建造万吨巨舰或者同时造大量千吨船的巨型船坞。

    龙江船厂便是靠这七个船坞,在三年之内造出两百多条大船,作为下西洋的主力航行到东非。

    当然,宝船是否真的达到万吨排水量,如今已不可考,但不要说万吨,光是三年建造千吨级以上的船舰两百艘,就是极为惊人的数字。

    这个巨大的造船数,超过同期欧洲全部的造船能力,甚至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也要到十八世纪末,其造船能力才能够赶上这个数字。

    这是大明在鼎盛期,才能以举国雄厚的财力,做出这样烁古绝今之事,与现在的自已,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李啸估计,在有合格造船工匠的指导下,要在海洋岛造船厂,建成这个合适的千吨级干船坞,可能要至少也个半年的时间。

    而即使有了合适的干船坞,要造出经久耐用的大船来,也是颇为花费时间之事。

    因为,若要造出经久耐用的大船的话,对木料要求很高,需得使用大棵的致密木料,然后慢慢阴干,排除水份却又不使木料变形,方可用于造船。一般耗时将近一年,甚至更长。

    而郑芝龙的福建造船厂,所使用的木材,一般是从越南进口的铁力木,也是慢慢阴干一年后,才能开始用于造船。

    现在世界上,造船最快的是荷兰,因为荷兰人造船工业发达,很多材料早有储备,一艘商船往往几个月就造好了。

    但象其他刚起步的欧洲国家,造船速度就要慢得多了,象瑞典人造瓦萨号大型风帆战舰,竟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从1625年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