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于北溟的珍藏(第2/3页)  超维之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气。轮着风尘来,风尘便作了一副怪画

    画中见山川、云雾,却皆以意象。粗看时只觉颠覆了常规,不合乎传统的绘画,也不符合西洋作画的规格。

    其画作川在下,上却托起一片云雾,云雾之上有山川,山川之上却有人,川下却有耕牛、田地。

    留白处——

    致虚极,守静笃,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天地之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之,德畜之,有无相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舍色身则见空性,空性生色界,真性圆觉,真性在前,圆觉在后。故,不自生者,得其长久。

    留了年月日,书下署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字,是好字。

    其中法度自然,不拘俗套,自有一番天地。对书法、绘画有着极高造诣的于北溟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好——书、画,尤其是传统的书、画领域,讲的是三个字。其一曰“精”其二曰“气”其三曰“神”,三者具足,便是上好的书画作品!而这精气神,是可以看出来的——精足则于笔迹之中见其力,气足则能见其锋,神足则能让人感受其意。

    精足的作品笔迹有力,或者刚或者柔,每一笔都有自己的东西;气足的作品,笔锋凝练,墨浓不散,力透纸背。

    传说中,王羲之给人题扁,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

    气足的作品,即便是差一些的纸,墨色也不会晕染,相反墨会透入到木板当中——简而言之,气足的作品,拥有“方向”。墨是要透下去,而不是渗开的。至于说是最为要紧的一个“神”字,就更为玄妙了——那是能将自己的喜悦、悲伤通过字来表达出来的,是具备一定的“催眠”让人感同身受的力量的!

    你见那字,能感受其作者之哀伤、哀莫大于心死,心中同样生出悲戚之感;你见字能感受到作者之欢喜,心生愉悦。

    这是一种“直观感受”——即便是不识字,也能感受。如果只有书法家才能够感受到书法家的高明——那玩意儿不过自娱自乐的扯淡!

    “好!”

    于北溟拍手叫好,那种见猎心喜之情溢于言表。直言道“云岚能拜你们为师,却是幸运啊……我得了先生的一幅字画,却也是一番幸运。好一个致虚极、守静笃,好一个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先生心无藩篱,不为世俗所动。佛道儒三教功夫之深厚,一字可以为师矣!单只是这一副画,这一段文字,便是无价之宝!”于北溟学识渊博,自然知道,那短短的一行字,那画,便是三教至为精深的学问,非是自身修养达到了那种程度,是决然不会随心所欲到如此的自然的。

    又坐了一阵,风尘便和韩莎回去洗澡、休息。洗了一个热乎乎的热水澡,习练了一番静功——

    静功对于风尘的意义已经不大,只是将之当成了一个习惯。祂的心意早已超出了需要静功来锻炼的程度。入静、驻脉,更多的是陪着韩莎的——要坚持一件事,一个人坚持,却比不得两个人坚持。

    翌日一早起来,便引导一群青丘们练功,教导其贪图紫气之法门,又教夭生功。张天野则是从风尘这里学了十二工学。

    这玩意儿的“厉害”他见识过了,自然就眼热——那种于朴实无华之中的无形装逼简直最为致命。

    他感觉很符合自己低调、奢华的风格。

    风尘自是不会吝啬的,从基础的每一个动作要领,然后到如何三协——身协、气协、心协……而在风尘这里,这个“三”无疑就和“道生一,一而二,二而三”的“三”一样,其范围可大了去了。总体而言,是三个协调,细致来说,却林林总总的,包含了身体的诸多方面,比之原本的十二工学难了不止是一个档次。但习惯于祂的提纲挈领,数学模型描述的张天野却理解的毫无压力——

    唯一存疑的,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