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七章 五姓七望(第2/3页)  历史大商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不容易等到李世民他们演完了这出哑剧之后,燕飞终于是可以等到他们进入正题。

    “子厚可知我大唐的世家名门?”杜如晦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走迂回路线。

    “五姓七望?”燕飞一听这话就明白过来,这是要准备对付这些世家名门,难怪没喊魏征过来。

    隋炀帝所创立的科举制度是一项划时代的壮举,这项制度给了平民百姓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正式机会。可是在那之前,华夏一直延续的是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与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

    占田荫客制使得大量田地被集中在少数门阀世家手中,这种极端的土地兼并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的破产并且沦为奴隶一般的佃户。结果自然就是阶级矛盾激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的结果就是国家力量迅速摔落直到外族入侵将农田变成草场,将所有的一切彻底摧毁。

    而九品中正制则是导致那些垄断着知识的世家门阀同样垄断了政治资源。巅峰时期只要是个官都和这些门阀世家扯不开关系。至于普通平民们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除非是扯旗造反。

    依靠着手中的田地与佃户,依靠着垄断着知识以及和无数官吏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世家门阀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到了皇帝都难以招架的程度。

    聪明才智方面在历代数百位皇帝之中都能排进前五的杨广,正是有感于这些门阀世家与关陇军事集团的压力。所以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用来消耗他们的力量。同时开工运河征调他们的佃户。甚至是开创了堪称是给世家门阀致命一击的科举制度。

    正是因为这些举措极大的触动了门阀世家的利益,在他们的联手反击之下,杨广的天下才会败的那么快。

    这些世家门阀的代表性势力就是著名的五姓七望。

    说来可笑,所谓的五姓七望实际上是被身为胡人的魏孝文帝册封的。可这些一直都是以正统汉家血脉自称的士族们却堂而皇之的接受了这种四海大姓,天下高门的册封。

    并非是他们不明白那些胡人们是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继续奴役那些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汉人,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当然不会去反对。利益面前,其它的东西都是浮云而已。

    当时魏孝文帝对山东地区的士族进行排名,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被认为是衣冠所推天下最高门第。后来又加入了陇西李家,形成了五姓高门。

    这里说的山东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山东省。而是指的崤山以东的广大区域,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原之地。

    而在这五家大姓之中的崔家有两支,一个是博陵崔氏,另外一个则是清河崔氏。而李家同样也是有两支,分别为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而李渊一家就是出自陇西李氏。不过听说好像是自己给脸上贴金主动靠过去的。

    这几家世家大族的势力极为强势,对朝政都能隐隐有所影响。甚至还插手于储君之争。

    他们之前支持的人是太子李建成,就连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都是来自于大名鼎鼎的荥阳郑氏。而五姓七门一向是同气连枝,互相联姻内部通婚。他们对于李建成下的资本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可结果终究是让五姓七望多年的投资打了水漂。他们的第一次反击就是在颉利大军南下的时候,利用外敌入侵的机会大肆哄抬长安城的粮价,粮价最高峰的时候斗米值一匹绢,高达五百多文一斗的程度。

    长安城内虽然有大量的官吏富商权贵,可占据绝大多数的依旧是普通的市民。五百多文一斗米的价格这是要逼死他们的节奏,各种混乱自然而然的爆发出来。

    在这种内忧的刺激下,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还没能坐稳的李世民不得不强忍着巨大的耻辱感,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