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陈家书坊(续)(第1/2页)  官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儿大不由娘

    陈学智和郑玉莲心里不管有多么的不情愿,都阻挡不住陈观决意把自家新盖的院落变成“陈家书坊”

    陈学智郁闷不已,恨恨地説:“早知今日,我就不下死li qi 修这院子了这倒好,弄来弄去,院子修成了,家却没了,对不起先人呢”

    陈观又给父亲让了根烟,低声劝到:“院子还是咱的院子,只不过用途变了。<-.你放心,守着五龙峪旅游景区,咱这陈家书坊生意一定会很好,比你种200亩好地收成都好”

    陈学智将信将疑,不过他知道儿子长大了,有本事了,説话办事从不跑调,虽然心疼不已,但也不再啰嗦了。

    陈观这次回来,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看一看雕版印刷资治通鉴的事情弄得怎么样,东桐花选厂8号要举行投产典礼,急需陈家书坊雕版印刷的资治通鉴作纪念品,崔莹还在眼巴巴地盼着呢

    陈观交待父母不要对人説自己当了明水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事儿,这事儿时间长了大家自然都会知道的,没必要説出去,那是炫耀,别人想想就会xiào huà 的

    陈学智和郑玉莲原来都是初中毕业,在农村也算是能写会算的人,脑子明白着呢,知道啥能説啥不能説陈观这是dān xin 父母gāo xing过度,忍不住在乡亲们面前炫耀,那是人之常情

    郑玉莲被儿子当了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消息刺激得一脸喜气,刚才还在眼窝里打转的泪珠儿早就不见了,去厨房做饭,zhun bèi 让陈观爷俩吃完饭好回桐花镇去。

    陈学智领着陈观去了前房子,让陈观去见见崔莹介绍来的雕版印刷师傅徐文智和他的徒弟们。

    徐文智他们正在忙。

    见到徐文智,陈观一看,是一个50多岁的黑瘦汉子,头ding稀稀疏疏的头发,个子不高,一身棉衣看上去很臃肿,一副不修篇幅的o yàng 。

    徐文智还带来了5个徒弟,都是县印刷厂的下岗职工。

    和陈观握手后,徐文智就请陈观查看印出的样书。

    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典籍的双壁,司马迁和司马光,在史学界被并称为“史学两司马”。据説,一部资治通鉴,一手缔造了共和国的老人家生前研读17遍

    陈观之所以让徐文智他们用雕班印刷术印资治通鉴,是有yuán gu 的。

    徐文智在北京那家印刷厂工作时,干的jiu shi 修复古籍的活儿。印刷厂本身有一套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注本的木板雕版,这是公认的最通行的资治通鉴版本,原本视若珍宝。文革期间,印刷厂造反派当权,这么珍贵的资治通鉴雕版竟然无人保管,眼见就要散失损坏了。徐文智孤身一身在厂里,不敢参加造反派组织,见这么珍贵的雕版无人保护,就去找造反派头头反映,没想到第二天造反派头头説是印刷厂要除四旧,只印红宝书就行,这种东西得立即销毁。徐文智一看弄砸了,不汇报也算了,一汇报竟然给雕版带来了灭ding之灾,赶紧报告説他愿意负责销毁这套雕版,保证毁尸灭迹、销毁干净。当时,造反派头头还表扬徐文智有觉悟呢结果,徐文智找了几个人帮忙,用架子车把这套雕版运出了印刷厂,説是要拉到外面去销毁。谁也不知道,徐文智把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