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二六四章(第1/2页)  戏闹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识数,多数不识数,朕,还真不知道呢,怪不得当年有一段时间,这伺候的人有些少呢。” “陛下,就是那个时候,太宗皇帝要求的,都要学习的,只有少量的,老奴,就是那少量的人之一了,不需要识数,认字,这才没有学习。” (不要不可思议,不知是辫子朝,还是辫子前朝,有一个阶段,那是在皇宫里面,直接要求太监,都不能认字的,认字多了,那就是罪过。) “不过,不识数,会怎样?” 那个,这个,真不明白的,不认字,是什么样的现象,想象不出来,只有看着本人,才知道的。 “回陛下,不识数,不认字,如果陛下着急了,让老奴给找东西的话,有很多的事情,是老奴干不了的,其中一个例子,陛下如果让老奴去找一本书的话,老奴就找不到,所以,老奴还要现抓人去帮着老奴找东西,而且,老奴必须要学会强记。” “强记?” “如,陛下说的一个书名,老奴说错了的话,抓的人也找不对,这样,就耽误陛下的事情了。” 其实,不是耽误事情,是会让李治不高兴的,我让你找礼记,你给我找来了史记,礼跟史,一样么。 李治不明白,不要紧,而宝儿这里,故事还在继续着,不过,这里,倒是没有不理解的了,什么,不识字会怎样,看小宝宝。 “娘亲,娘亲,这是大圈圈,对了,这个大圈圈是什么来着。” 这是宝宝在跟娘亲说着笔记的事情呢,这不,她能够认识的字不多,能用拼音的,就用拼音了,可是,这拼音长的,也不成了,那么,就成了圈圈了。 “大圈圈,你这段记录,记的是什么?” “记得是什么,伦的午饭。” 四个字,就三个拼音,还有一个别字,牛宝宝看着就想乐,牛宝宝是看不明白的,不过,小宝宝还是记得了。 “嘻嘻,娘亲,是午饭,这大圈圈,是大螃蟹,伦吃大螃蟹了,是从山里抓来的,为啥螃蟹在山里。” 这不,这不识字的例子就在这里了么,不识字的人,几乎跟宝宝是一样的,不过,他们还会别扭一些。 “就是这么多钱,我之前买,就是用这么大一张的。” 这是在一个杂货铺里发生的故事,嗯,纸币,就是这么麻烦,不识数啊,不认字啊,这不,票面不认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别扭的,如果说是铜钱的话,这别扭的人,会少很多,不过,也是有的。 “一三五四,四个,看好了啊,都给你了。” 还好,错有错着,就怕什么呢。 “一三五四八,八个,这是八个钱,看好了。” “一二三四五,这是五个,哪里来的八个,六七八,让你吃了。” 这不,就为这个八,能闹上半天。 “算了,跟你说不明白,不卖给你了。” “不卖就不卖,我跟你一个不识数的人说半天干什么,我到那边,去找识数的人买去,也不知你这买卖,为啥没有关门,都不识数。” 额,是谁不识数啊。 “一三五八九,你给我多了,这样,我亏一些,你给我这一张好了,我还找给你一个钱,你看,一张纸,还还给你一个钱,然后,加上一小张,什么,这小张,就给我做小费了。” 这,算是杂货铺的小二不错,教育的好,不骗人,要不然,额,就没法说了,这就是不识数的故事了,嗯,牛宝宝可是见多了,在亭子里,可是经常听这样的故事呢,额,桥上的亭子,离一边的杂货铺不远么,自然,就能够听着故事了。 “当家的,我,怎么算不明白,我们不是有二十两银子么,可,这房子建好了,怎么就没有几张了呢?” 这老五家,房子也建好了,也搬进去了,这不,夫妻俩就开始算账了。 是的,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故事,不是因为纸币或者银子的原因,而是真的不识数,先前,可是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买卖,之前的草房,那可是真正的草房,而不是此时的高级土墙,加上木草泥的房顶。 不要看女频,人人都是把那银子数的很清楚,甚至,把铜钱都数的很清楚,额,都能够数清楚一串钱了,不简单啊。 找找身边,那不是傻子的不识数的,看看他们能不能数清楚一千个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