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撒石灰(第1/3页)  我是大圣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人多,又有人说:“若此,我村耕地岂非隔成四块?”

    “复随我来,”刘昌郝将他们往西边带了一段路:“既能从河上引水走,为何不能于此开豁口,水从头上走,人从水下过,何来隔阻之说?”

    刘昌郝为了引灌沤液,也建了类似的渠道,区别一是从半空走,一是从水上走。

    “彩,刘有宁,你果有巧思,”孔押司忍不住喝起彩。

    “孙耆长,我之提议若成,你们村几乎所有耕地浇灌都得以解决,何惜工程之大?”

    孙耆长正在遐想呢,不但他,许多孙岭村的人都被刘昌郝说的心神摇拽,这个前景简直太美妙了。签朱契,付钱,还有交税,刘昌郝将孔押司送上渡船,又送上了岸,在乌头渡叫了一辆牛车,好几十贯钱呢,不叫车子,孔押司也带不走。

    “劳烦押司。”

    不但这次交易,说不定两天后,还要一场大交易。

    孔押司挥挥手说:“李大官人说你颇有智慧,我今日所见,果然不同凡响。”

    他才不会像孙岭村那个老汉所说原来如此简单,越是平凡,越能见到真智慧。甚至孔押司心里面琢磨,能不能将刘昌郝这套办法借鉴过来,整个尉氏不仅这片地区有岗陵,其他地区还有一些岗陵地形,只是这一片岗陵最为广大罢了。

    “此许小聪明,不值一题,”刘昌郝说道。

    他与武兆麟回家,带着几个劳力,买下来的耕地,还有一些作物未收割,不能就着这些作物,再拖一拖,有的人会播种夏粮,到时候算账会更麻烦。刘昌郝带着大伙在耕地边缘先挖一条浅沟,就着挖出来的泥土堆垄,以做一个简单的地界。秦瓦匠问:“孙岭村会需多长时间建好?”

    想想刘昌郝家去建山塘用了多少人力吧,按照刘昌郝的提议,其工程量将是刘家去年山塘的数倍、十倍。仅是从黑水河上游,一直打通到后山溪、围山溪,就不知得用多少人力。

    孙岭村有不少人,然而那一家一户没有庄稼,平时也不是闲着的。

    “人力易办,今岁必建不好,明岁可否?明岁不成,后岁可否?一旦建成,不好说千年大计,至少是百年大计。非是人力,乃是协调。”

    挖山塘……不能称为山塘了,只能称为堰、小湖,以及打通几条河溪,皆比较好办,所费的只是人力,扯皮不多,但到了田头,修路、小田整大田、灌水渠、蓄水池,到时候不知会产生多少争执。

    齐心,只是相对于刘梁村的,真的齐心,为什么兼并比刘梁村还要厉害?

    刘昌郝又说:“虽协调困难,终是能建好,然吾村……一辈子休想建成。”

    正说着,孙耆长带着孙岭村几个大户过来。

    其实这种小型水利很简单,一是有水源,与一定的落差。水源不足,望洋兴叹。没有一定的落差,同样会麻烦。

    二是得有一定的资金与足够的人力,如果孙岭村劳力充足,又舍得花钱,可以这么做,将各条山沟进一步拓宽与挖深,就像都江堰那般,以山为堤,以壑为堰,效果会更好,连山滩都可以浇灌。

    三是协调能力,协调得不好,再有几个坏人捣鬼,即便朝廷主使,都会有麻烦,如程昉,几乎称得上王安石农田水利法得计的最大功臣,他在河北兴修水利,河北卧着一头凶虎——韩琦,明明有着大功劳,最后落得很惨的下场。

    另外,还有一个正确的思路。

    水源与落差有了,资金与人力与刘昌郝无关,协调,刘昌郝能协调孙岭村?

    交换的条件,便是他这条思路。

    不过孙耆长与几个大户仍不大放心,求人了,只好虚心地来讨教一些疑难。

    勉强算是交易范围,刘昌郝也一一做了解答。

    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