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取之(上)(第3/4页)  我是大圣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钱,就能获得近三十缗钱的抽解,并且更省心。

    但以前只是忙碌,未来两天的虽不忙碌,然而想与果子行谈出一个高价钱,就要考验他们嘴巴能力了。

    几人吃中饭,刘昌郝顺便问了一下鞭炮的情况。

    三种鞭炮,一种是婚庆鞭炮,也就是水调歌头,许多人不但婚庆用,少数人新店开张也放起鞭炮,用的就是这个“人长久,共婵娟”。

    端午的然是一诗一词,诗是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有人说这首诗还行,文字质朴,妙然天成,实际这首诗仅一般之作,与前面那首诗相比,差远了。但也正常,不提陆游,就是苏东坡的诗词里,也有一些作品水平一般。

    刘昌郝选择这首诗的用意一样,不管好不好,它应景儿。

    词是杨无咎的《齐天乐·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想要读懂这首词,得了解一个背景,杨无咎因不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宋朝崇仰隐士,那怕是假隐士种放,都让天下人仰慕万分,杨无咎铁了心不做官,赵构也无奈。了解这个背景,便能知道“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正话反说,也使得这首词境得到升华。

    往刘昌郝身上套也可以,只是套在刘昌郝身上,格局会稍小一点。

    即便对这个背景不清楚,也不妨碍这首词的价值。

    刘昌郝说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被世人低估,这首词才被真正低估,在端午节诸诗词里,它当为翘楚之一!特别是一头一尾,尤为惊艳,若是让刘昌郝打分,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能为95分,这首词能为90分,李清照那首词则为0分,陆游的端午则为70分。

    杨无咎因为隐居,加上朝廷的冷处理,诗词传唱的不多,连后世都不是很有名气,但刘昌郝大大方方地抄袭下来,放在鞭炮上,大伙又一起过去看。虽然有的还搞不清楚,更有人怀疑刘昌郝是否端午节去过荆湖路的长江,这个无所谓,如苏东坡所说的,遐想尔!

    看着这首词,说它好吧,却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这恰是刘昌郝看中之处,无论书法或诗词不能太过直白,这首词不但文字华丽,意境也悠远,韵味十足,远非其他端午诗词所能及之。

    刘昌郝抄的几首纳兰性德的小令,他的话被传得乱七八糟,已经无人争议,不过有一些人也为这几首词在争议,说它过于直白口语化。但清明与端午的两诗两词,又彻底地将这些声音压了下去,人家不是写不好,而是不愿意写,看看,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诗词全出来了。

    反正不是卖鞭炮,是卖诗词了,居然又带着鞭炮好卖起来,实际上这时离端午节还早呢。

    有的店主要追加契单,朱三几人一口拒绝,刘家忙得连几十座山上的苜蓿都顾不上,那会重开作坊。

    好卖就好,这两年,还要指望着鞭炮的额外收入。

    吃过中饭,刘昌郝亲自摘瓜,一边摘,一边将几个主要劳力带到身边,教他们如何辨认熟瓜。

    有人按生长期,扯蛋,从种子发芽起,便开始有了先后区别,有的能相差足足二十天!除非像刘昌郝这样,用布带子做了记号。但同一时间授粉,仍有先后区分。

    至于听声音更扯蛋,有几个普通的顾客有这水平。

    甄别瓜熟与否,是看瓜皮颜色与花纹,西瓜成熟后,膨大到了极限,深色的瓜纹会收敛到一起,生瓜则反之,因为没有膨大到极限,深色瓜纹会像棘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