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战略(第2/4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匹布,价格也高达6贯,哪怕折扣和扣除手工成本,原材料的价格也相当的高昂,一斤80文,30斤就是24贯,相对于他的价值来说,是很合适的。

    一亩棉花的收益,超过了2贯,单纯种地来说,种粮食,绝对比不上种棉花,这样就是棉花被称之为经济作物的根本原因,经济作物,如果在价值上还比不过种粮食,又怎么被称之为经济作物。

    当然了,未来棉花的价格是会降低下来了,如果按照现在,一匹2贯的价格,根本不能够大规模的普及,一件衣服的价格超过500文,这样的衣服,恐怕只能够是达官贵人来穿。

    不过,丁海军现在物价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平均每一个人80贯的月薪,500文一件衣服,真的没什么,单纯丁海军,未来超过200万人的人口,按照一个人平均一匹布的消耗而言,年销量就是200万匹布,最少也需要1600万斤棉花,以现在的种植程度,远远不够。

    东西好了,就能够推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农民而言,一个比起种粮食,高出三五倍的项目,他几乎必然会在北宋流传起来。

    按照真实的历史上面,这比棉花普及的时候,早了差不多100多年,可是北宋占据的地盘也更大,推动好处也更多。

    只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从普通人发现了棉花的好处的,逐步的跟风,到种植量加大的时候,最少要几十年的时间,赵信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15万亩,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苗家庄,还有大名府周边的土地,赵信选择丁海军,可以脱开皇位更迭的漩涡,可是相应的,他也受到了限制。

    哪怕明明知道,修建一条从海州到洪泽湖的铁路,可以大幅度的加快丁海军的发展,甚至,耗费巨资,修筑一条300多里长的运河的,让淮河拥有入海口,让从丁海军到北宋主流水系,完全无障碍的联通。

    别小看这一点,就算是21世纪,有集装箱和机械化运作的港口,一艘船从入港到装卸,也需要时间,更别说这个时代,哪怕丁海军做了改变,可是从海州卸货,陆路运输,再到洪泽湖装船,一卸一装之下,耗费的时间,最少是两三天。

    或许,对于一些大宗的物资来说,两三天没有什么,可是对于高速发展,对于商品的普及度有很强认识的丁海军来说,这直接的影响了利益的。

    连这样利益巨大的事情,都因为顾虑而停止,更别说大规模的推广的棉花了。

    目前的15万亩之中,其中八成以上,是在苗家庄,苗家庄本身的种植的,几乎全部种植了棉花,甚至为此,耽误了粮食的种植也在所不惜,当然了,苗家庄没有十几万亩的土地,可是保州事变之后,苗家庄已经是保州最强的家族了,它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保州最少有十几万亩,是在种植的棉花。

    剩下的,就是大名府铁匠作坊附近,铁匠作坊占地庞大,因为影响力和实力,还是影响了一两万亩的土地。

    这基本上,已经是丁海军的极限了,加大影响的话,或许在一些关联商会之中,可以影响一些,可是让他们放弃种植粮食,而选择完全陌生的棉花,这需要时间,或许要一两年的时间之中,才能够普及。

    一两年,对于北宋而言,并不太长,甚至是对于仁宗来说,也同样不长,可是对于赵信而言,真的有些长了。

    单纯丁海军本身的需求,就需要最少1600万斤的棉花,几乎是现在数量的4倍左右,更别说帆布,还有其他需求,保守估计,起码要3000万斤以上,甚至是5000万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丁海军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方法,3000万斤棉花,如果按照30斤产量的话,需要大概100万亩的土地。

    在整个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