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2/4页)  皇宋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在是推广期,定海军会负责全部的棉花种子,一旦进入到爆发期,在普通人认可了棉花的收益之后,棉花的种子肯定是要购买的。

    毕竟,农业科技是基础科技,试验田,各种的实验,这些都需要资金,一个正常的发展,就是依靠着培育出来的种子,持续的获得收益,然后把收益投入到的研究之中。

    作为农业,种子是基础,他甚至在的化肥之上,种子决定了先天的基础的,甚至对于棉花来说,还有一个产量和纤维的质量的问题,这些细分的东西,会让种子成为一个不错方向。

    到了明年,棉花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的,一直以来都在积累技术的纺织业,也可以跟随着开启,棉花跟工业相结合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力量,那是可以支撑一个国家快速发展。

    哪怕明年可能有超过一亿斤的产量,那也是明年的事情,现在,在赵信的掌握之中,也只有450万斤。

    450万斤棉花,并不等于450斤棉布,从棉花到棉线,再到棉布,虽然消耗很少,却还是有,制造帆布更是如此,消耗更大。

    制造帆布的损耗下来,可能连400万斤都不到,一艘西班牙帆船这样的超级风帆,主力舰4根桅杆,数以百计的风帆,厚重的船帆,一艘船最少需要帆布数千斤,甚至是上万斤。

    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这些帆布,可能连400艘船的都造不起来,纵横七海需要多少的帆船,一万艘不多的,单纯这个,对于棉花的消耗就非常可怕。

    航海是要慢慢的发展的,万艘只是远景,现在目前动工最大的船,也不过是300吨左右。

    这一艘船,实际上,是寄托了很多期望的船,300吨,换算下来,就是千料的样子,对于可以做出南海一号800吨船的北宋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高端的。

    可是却是不一样的,他的吨位,来自于整体的利用,不是中国式帆船那样的,用四四方方的船体带来的吨位。

    完全是的远洋海船的模样,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盖伦船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些盖伦船的特点,被完美的应用到了这个船上面。

    跟福船相比,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

    这样的船,只有进入到大洋之中,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一点,只有赵信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甚至也有一些船舶设计师的,也提出,是不是制造福船,有钢铁厂提供的钢铁龙骨的话,他们可以制作出15万,甚至是2万料的船。

    对于造船而言,最困难的,实际上是龙骨,只要龙骨解决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个拼接的问题了,拼上各种木板,让船最终的成型。

    有了第一次的制造经验,他们感觉到,他们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个意见,当然是被赵信给镇压了,开什么玩笑,福船有什么好的,哪怕是弄到1000吨,甚至是2000吨的福船,他也就是在近海玩玩的玩意。

    在整个亚洲,那没有问题,从北宋,到东南亚再到印度和阿拉伯,一路上都是商业港口,这才是郑和船队远洋的根本,可是到了非洲之后,在东非还可以,一旦向下,都是原始部落,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也就只能够回归了。

    这就是东西方的明显不同,东方是中国一家独大,可是在西方,整个欧洲大陆上面,有众多的强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持着非洲的航道,通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补给线,后起的英国和荷兰,没办法通过这个补给线,前往黄金之国的,那么就只有向波涛汹涌大西洋来寻找机会的。

    欧洲从这个时刻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跟东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也是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迅速崛起,而相应的,在东方中国,却逐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