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极的体现,色彩鲜明,神态各异:
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走在俑坑之上,喜眼眶不知为何,竟有些湿润。
他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听到大时代里,秦军威武的喊杀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俑坑最后方,还有文官俑,有的垂老,有的年轻,他们的右腋下都挂着模拟的陶削和长方形的袋囊,里面用以放置磨刀石。而俑的左臂肘与腰间有一圆孔,内为竹简。皆双手笼于袖中,做立姿态,看上去毕恭毕敬,一副随时待命的样子。
好似有什么命令到达,他们马上就会拿出竹简记载下来,如果写错则立即会用“削”刮掉重写。
喜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少府官员知道来者是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低声说道:“不瞒喜君,夏公自己,也让人做了他真人大小的真身俑,就在其中!”
“在哪?”
喜在群俑中找着,那些站立在最前方的将军俑里,那些高冠袍服的文官俑里,甚至是挺矛作战的武士俑里,却都未曾找到黑夫的身影。
“在这。”
少府官员领着喜,来到了这个俑坑,最边缘的一角,指着站在边角上的俑道。
“看那,那便是夏公的俑!”
喜定睛一瞧,不由莞尔,那俑脸上涂了褐色的颜料,以示面黑……
于是几百个俑里,数他最黑,还真像极了黑夫年轻时的模样。
凑近了看,却见这“黑夫俑”戴臃颈,穿交领右衽短袍,足登麻布履,发髻右偏,戴着赤色的帻。腰缠绳索,手持木牍,标准的基层小吏打扮。
喜认得,这是黑夫初为秦吏,成为公士,在湖阳亭任亭长时的装束……
他就站在成千上百个秦吏中,仿佛就是他们里,最不起眼的一员。
但除去面黑,与其他俑最大的不同是,在众俑皆肃穆之际,这“黑夫俑”的脸上,却带着开怀的笑。
或许,在湖阳亭做片警的日子,是他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或许,是在为这个国家的光明未来而高兴。
又可能,是在为在另一个俑坑开下的小小玩笑而自鸣得意呢。
喜看着这俑默然良久,最后才仰头,感慨道:
“我知道,黑夫对那个问题,真正的答案了……”
那个问题,真的毫无意义么?
那个答案,真的是“不重要”么?
喜能够预见到,月余之后,这个俑坑彻底封土的那天。
随着民夫们一铲又一铲,泥沙俱下。
也掩盖了这一尊“黑夫俑”。
沙土会淹没他脚下的麻履。
然后没过了粗葛下裳。
腰带的绳子,手里的木牍也相继进入土中。
接着是胸口的交领右衽,脖颈上的臃颈。
年轻时依旧光滑的下巴。
还有上翘的嘴巴,扁平的鼻子,那双有神的眼睛。
最后没过了额头,没过了赤帻,没过了右髻,填埋完毕,铺上沙石,踩上几脚……
他被尘封了。
与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军团一起,与千千万万个秦吏一起。
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也就此落幕,像我们年少轻狂时的生活一样,壮怀激烈后,归于平淡。
但他没有消失。
他只是在地下静静等待。
等待着,千百年后,头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