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章 求助皇帝(第2/3页)  天唐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mp;lt;/p>

    李治心里一跳,不肯承认:“回父皇的话,并非旁人与儿臣提及,只是儿臣自己猜想罢了。”</p>

    李二陛下哼了一声,没有继续追问,想了想,说道:“稍后为父知会李君羡一声,让他派遣一些‘百骑司’的好手,由军械装船开始,直至运抵辽东,沿途监管,确保不出差错。”</p>

    李治大喜:“多谢父皇!嘿嘿,或许这只是儿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子哥哥不至于不惜耽搁辽东大军的战备亦要打击儿臣,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一些为好。”</p>

    李二陛下默然不语。</p>

    父子两个又说了一阵,李治告退出去。</p>

    李二陛下望着这个嫡子的背影,轻叹一声,摇了摇头。</p>

    当年文德皇后殡天,余下稚奴、兕子、小幺三个呀呀学语的孩童,除去小幺年岁太小需要乳母喂养照顾,稚奴与兕子都被他养在身边,朝夕相处,感情自然非比寻常。</p>

    知子莫若父。</p>

    对于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李二陛下自然了解其聪慧伶俐之处,却也知道心胸不够宽阔乃是他的缺点。</p>

    与此相比,太子固然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可是大义名节上却是绝对不亏,如今又有房俊辅佐,早已经志向远大胸怀四海,又焉能不惜葬送辽东大军一冬天之战备,以此来打击晋王之威信呢?</p>

    稚奴口口声声自己小人之心,却也当真是小人之心了。</p>

    不过自己现在一力栽培稚奴,有时候需要教诲,有时候则需要引导,让其自己去体会朝政实务之核心,他相信以稚奴之智慧,三五年之后必将脱胎换骨,若是有个十年八年的栽培,必成一代明君。</p>

    一手将一个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培养成材,这也算是一个莫大的成就。</p>

    就只是可惜了太子……</p>

    可又能怎么办呢?</p>

    家国天下,身处君王之位,首要考虑的便是江山传承,又岂能将父子之情放在首位?</p>

    那或许是对太子的公平,却是对天下人的不公。</p>

    *****</p>

    李治回到王府用了晚膳,沏了一壶茶与晋王妃在花厅之中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天,便觉得有些困倦,沐浴之后回了卧房歇息。</p>

    可不料将将躺下,便有内侍敲门禀报,说是长孙家来人求见。</p>

    虽然扰了好梦心里不大爽利,可如今自己与长孙家正处得蜜里调油、难分彼此,且知道这个时候长孙家来人必有要事,只得强打精神,披了一件袍子便来到正堂。</p>

    来人是长孙无忌的五子长孙淹。</p>

    长孙淹正坐在堂中,见到李治从后堂出来,赶紧起身见礼:“微臣见过晋王殿下。”</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