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5章 和声(第2/3页)  重生明星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厚重的感觉,光有旋律还有些中华文化在里面是远远不够的。”

    滕舒婷林宝卿左书琴几个用力点头表示认可,可陈天虹黄静她们却听得有些懵懂,她们学民乐的课程中,和声学得很简单。但在滕舒婷她们作曲系里,和声却是必修课程,而且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学得也特别深入。

    陈天虹黄静这样学传统民乐的,也只有在加入锦瑟华年乐团之后,才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来,王紫梓的中阮,韩薇的低音提琴,都能很好的为民乐提供和声。但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是她们研究的对象了。

    滕舒婷当初在组建这个新民乐团的时候,就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尽管人数紧张,还是拉来了韩薇这个低音提琴手,还有她自己的键盘,也是相当好的和声乐器,很多和声任务都是她这个指挥兼键盘手来完成的。

    她也更能理解吴亦芬教授不厌其烦所提及的,想要完美演出这首《梁祝》,最需要花时间的就是在和声上。

    除了和声外,在曲式结构上,秦放歌在这首《梁祝》上也做得特别棒。他并没有原版照抄原时空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改编成民乐版后,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尤其是在曲式结构以及和声上。

    原本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本就是两位作曲家在年轻时候的作品,作曲技法并没有那么成熟,等回头想修改已经很难了。观众们先入为主,尤其是国内的观众以及海外的华人观众。

    秦放歌拿出来就不一样,他也根据锦瑟华年乐团的实际情况,做了具体的变化,但在旋律节奏上,还是维持了经典的原貌。可以说,经过他的改编之后,这首《梁祝》更加完美。

    小提琴协奏曲版本他并没有拿出来,真等到那天的话,比起原版,在曲式结构以及和声上,肯定也是会有更多提高的。秦放歌也想看看滕舒婷她们演出的民乐版本,在观众中的反响如何。

    这次的燕京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学院为她们争取到这样好的演出机会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还是作为最后压轴戏出场。吴亦芬这样的教授消息更灵通些,也时不时的跟她们透露点情况。为确保她们出场,吴亦芬还请了学校领导先过来现场,听过她们的排练。又有秦放歌作曲的名头在,这才让领导们尽全力去争取。

    现在的演出市场,哪怕是这样的国际音乐节,同样竞争激烈,或者用惨烈来形容也不为过。光是民乐团,知名度甚至是实力在她们之上都好多,而且还都是大编制的民族交响乐团,就音乐学院而言,他们民族管弦乐团都是特专业,有专门的指挥和排练场地的,论演出经验,那也是久经舞台考验,而且还出国交流过的。

    更别中央民族乐团,燕京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这样的老牌民族管弦乐团了!

    在这些强敌环视之下,争取到这样宝贵的演出机会,这也让滕舒婷她们越发珍惜。不用吴亦芬动员,她们都会更加努力练习。

    当然,选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样的大型音乐会的重要场次上,长达一个小时的《锦瑟华年》肯定不适合,那得占用别人多少时间,招多少人仇恨。就这半小时的《梁祝》,不满意的人也比比皆是,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举报说这次的音乐节有黑幕之类的。

    可这些声音,最后无一例外的都被压了下去。

    如果光是滕舒婷她们自己的话,在面对这些老牌的民乐团以及名家大师的时候,肯定底气不足!但有华夏音乐学院的老师,还有秦放歌这个最坚实的后盾在,她们就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勇敢大方的用这半小时的《梁祝》,尽情展示各自的才华。

    而且,售票情况也说明了一切。

    国家大剧院和秦放歌合作已久,用起他的名头来,也是丝毫没有迟疑。在除开保留票外,其他门票在售票首日就全部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