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十面埋伏(第2/3页)  宋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来叮的一声,而后如同流水潺潺的琴声,从屏风后面响起。

    九天玄女下凡的屏风人物栩栩如生,随着琴音缓缓流淌,两名穿着薄纱的女子,就如同从屏风画面上飘出来一般,随着琴声在三人面前轻轻漫舞。

    “此曲叶大人可听过?”

    “还未请教。”叶青脸上挂着谦虚的笑容,但心中已经冲易安居士跟柳轻烟,比划了不下一百个中指。

    “此曲名为……。”柳轻烟显然是不胜酒力,不过是刚才那三杯酒,此刻小脸儿比起刚才还要通红了一些,一双眼睛也显得有些娇媚,红唇轻启,说出了与其妩媚神情、婀娜姿态极不相称的四个字:“十面埋伏。”

    “当年楚霸王项羽宴请汉太祖刘邦,据说席间便是弹奏了此曲十面埋伏。”李清照继续喝酒,叶青却并未再举杯。

    李清照也不再示意,只是转头看着叶青再次开口淡淡道:“那么想必叶大人对鸿门宴多少还是有些了解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叶青笑了笑,自己主动饮了一杯后,仰头想了下说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看来居士对楚霸王仰慕的很啊。”

    “老身这首诗,终究是胜不过樊川居士杜牧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再次举杯对饮叶青,叶青这一次倒是没有拒绝,同样是举杯对饮。

    不论是李清照自己做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是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不过是咏叹罢了。

    但现在看来,李清照的意思显然更像是直指朝廷,为何不肯卷土重来、收复北地。自然,也有以项羽的霸王之气概,来讽刺朝廷南逃偏安,不如一代人杰楚霸王项羽那般,宁死也不退北地、回江东。

    叶青这一次竟主动举杯,而后李清照也同样举杯,再一杯酒下肚,叶青长长叹口气:“我大宋朝舒王也曾遥问杜牧: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不知居士如何看待?”

    叶青能知晓王安石这首遥辩杜牧之诗,还得感谢白纯,如果不是从西湖回来,跟愤青白纯,又一次讨论起朝廷北伐该与不该时,他依然是对王安石这首诗毫不知情。

    王安石即便是死后,在当代大宋也算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死后获谥号“文”,被称王文公,后又被宋徽宗追封“舒王”,配享孔庙。

    不论是生于唐时的杜牧,还是同处一朝大宋的李清照、王安石,在此刻叶青看来,不论他们三人的才情如何,也不论当年王安石的变法,到底动了谁人的奶酪,终至变法失败。

    但三人在政治上的成熟与高度,显然不论是杜牧跟李清照,都是无法比拟的,从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一句上,就能够看出,王安石即是文人,更是一个务实、成熟的政治家,他更能够体会到朝廷势与运的不可逆转性。

    比起纯文人的李清照、杜牧的感性来,虽然不讨好民间百姓的爱国热情,但对朝廷、对天下的安稳福祉,显然是要负责任、稳妥的多。

    文人只靠满腔热血豪情,就想着能够洗刷靖康耻,能够收复北地,但站在历史的高度,他们的才情与热血,显然是感性与冲动的。

    “这么说,叶大人如今也只想着偏安一隅?靠刺杀两位金使的军功,而后躺在功劳簿上光宗耀祖了?我北地百姓的苦难……。”李清照重重的放下酒杯,看着叶青问道。

    “我还以为居士会学鸿门宴掷杯为号,而后这房间内埋伏着的刀斧手,或者是这两位正在跳舞的姑娘,手里便会多出一把利剑,直直刺向我呢。”叶青不为所动,只是一只手放下而后又拿到桌面上时,手掌一翻,手心里多了一把当初送给燕倾城跟白纯一模一样的弓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